據調查顯示,我國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癥患病率女性為20.7%,男性為14.4%。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急需科普骨質疏松預防和治療的基本方法。
骨質疏松癥沒有引起大眾重視的原因:一是早期沒有任何癥狀或者非常輕微的癥狀,即使體檢發現骨質疏松,患者也無法堅持長期補鈣;二是很多人認為這個疾病離自己很遙遠,認為能吃能喝就不會有骨質疏松,也就不會去檢查自己是否有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導致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殘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如發生髖部骨折后,一年之內20%患者會死于各種并發癥,約50%患者致殘,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什么叫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癥的定義為以骨的強度下降和骨折風險增加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質疏松是一種以骨量低、骨組織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質疏松癥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是絕經后女性及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缺鈣的時間越久,骨質疏松越嚴重,骨的質量就越差。
骨質疏松可分為三大類:1.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常見于女性絕經后5-10年),老年骨質疏松癥(常見于65歲以上)。2.特發性骨質疏松癥 ,主要發生在青少年,病因尚未明確。3.繼發性骨質疏松癥,指由任何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和藥物及其他明確病因導致的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有哪些常見癥狀?
骨質疏松癥初期通常沒有任何臨床表現,隨著病情進展,開始出現疼痛,脊柱變形,甚至骨折,部分患者在發生骨折前沒有任何癥狀,只有等到骨折后才被診斷為骨質疏松,因此骨質疏松也被稱為“靜悄悄的流行病”或者 “沉寂的健康殺手”。主要癥狀有:腰背疼痛,脊柱變形,脆性骨折;逐漸“駝背”,身高變矮。脆性骨折好發部位 :髖部、椎體、前臂。
容易患有骨質疏松癥的人群
1.老齡;
2.人種(白種人和黃種人危險性高于黑種人);
3.女性絕經(雌激素水平下降);
4.母系骨質疏松家族史;
5.低體重;
6.性腺功能低些;
7.吸煙、少運動、過度飲酒、飲過多咖啡及濃茶;
8.制動或者長期臥床不起;
9.飲食中營養失衡:蛋白質攝入過多或者不足、高鈉飲食、鈣和/或維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者攝入少)
10.有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和應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如長期應用類固醇、過量的甲狀腺激素)。
如何早期診斷骨質疏松癥?
定期到醫院或者體檢機構,做一個骨密度檢測檢測(DXA 檢測骨密度),類似于拍一張X片,10分鐘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有骨質疏松癥。然后到專科醫生那里就診,進行正規的骨質疏松的預防和治療。
骨質疏松癥更重要的是預防,因為骨質疏松發生是一個長期漫長過程,一旦出現臨床確診的骨質疏松,無論使用任何藥物,都無法再次逆轉回去,藥物的目的只是改善骨質疏松狀態,改善疼痛的臨床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