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中,時常有患者咨詢醫生,明明已經吃了一年半載的藥,怎么骨質疏松還不見好?這其實是對骨質疏松認知上存在的誤區。“骨質疏松是一種進行性的骨骼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鈣在不斷流失,一旦出現癥狀,骨鈣丟失常達50%以上,所以短期治療一般難以奏效,需要長期治療。”
指南推薦:骨質疏松需治療3-5年
得了骨質疏松,最嚴重的后果是出現骨折,導致殘疾甚至死亡,而規范化的治療可以幫助骨質疏松患者降低骨折或再次骨折的風險。但現實中,由于多數患者容易忘記服藥,老年患者口服藥容易引起胃腸道不良反應,平時服藥數量多,自行停掉治療骨質疏松的藥物等諸多因素,許多患者無法做到長期服藥,而長期治療依從性差,則無法實現降低骨折風險的最終目的。
骨質疏松是一種慢性疾病,并非一朝一夕的用藥就能見效,需要長期治療或者相對長期才會收益。“臨床上許多權威的指南推薦骨質疏松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一般是3-5年,如果是骨折風險很高的骨質疏松患者,需要治療10年。
骨質疏松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接受治療期間,應對藥物的療效、不良反應、治療依從性等進行檢測,提高患者對疾病危害的認知度和堅持治療的積極性,囑咐其按時規范用藥,遵醫囑定期復診,建議患者整理骨松疾病就診每次的檢查結果和病歷歸納,方便就診跟醫生更好闡述自己的疾病情況,醫生定制規律隨訪計劃,讓患者能獲得更好的療效。
骨質疏松患者如何做好日常保健?
除了堅持長期的藥物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治療也包括日常的基礎措施。蔡冬梅副教授指出,患者在日常中注意以下四個方面的保健要點:
1、飲食調節
多食用富含鈣質、低鹽、適量蛋白質的食物,如海產類、豆制品類、乳品類等。避免吸煙、酗酒、過量飲用碳酸飲料及咖啡、濃茶。
2、規律運動
美國運動醫學會推薦的骨質疏松癥預防運動方案是力量訓練、健身跑和行走。患者可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3、適當日照
適當的陽光照射有利于維生素D的生成及鈣質吸收,建議每天日照時間在15-30分鐘。
4、防止跌倒
加強自身的保護措施,如保持生活環境光線充足,地面干燥少障礙物,外出活動時使用步行器、關節保護器等防止跌倒。